/ 首页/口腔保健/健康科普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发布时间:2024-06-24    来源:

龋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在细菌等因素的影响下,由微生物代谢产酸导致牙体硬组织产生慢性感染。临床上,我们常听医生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牙齿的结构,牙齿由外向内分为牙釉质(牙根表面为牙骨质)、牙本质和牙髓等构成。牙釉质的特点是坚硬,是牙齿抵御龋齿的铠甲。而牙本质的特点则是渗透性强、营养丰富。一旦牙釉质被破坏(出现小洞),细菌进入了营养丰盛的牙本质内,那细菌的增殖和产酸能力将会大大增强,从而快速破坏牙本质(形成大洞)。临床上,根据龋病的进展过程,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1.浅龋:牙齿形态发生改变,牙齿表面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甚至有浅的小洞存在,可能有轻微的颜色改变。这时龋坏仅破坏牙齿表面的牙釉质,或者釉质下面的牙本质浅层。

2.中龋:龋洞比较明显,肉眼可观察到,甚至有时食物嵌塞在洞内,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当患者摄入冷或热食物时,会有一过性不舒服的感觉,但未到产生疼痛程度。此时龋坏已经发展到牙本质的中层,可看到比较明显的龋洞,且有一定深度。

3.深龋:在牙齿表面,用肉眼可明显看到比较大的龋洞,此时离牙髓腔比较近,到达牙本质的深层。

如果患牙还没得到及时而合理的治疗,牙齿的龋坏范围会更大更深,细菌伤及牙髓,通常伴随较明显的冷热刺激痛、自发痛或夜间痛,这就发展成牙髓炎了,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牙髓炎进一步发展成根尖周炎,除了有持续剧烈的跳痛、软组织肿胀,还会有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患者非常痛苦。长期反复的根尖周炎,甚至会引起颌骨骨髓炎,急性期时患者会出现面深部的剧烈疼痛、发热及下唇麻木等症状,慢性期时口腔牙龈或面部皮肤会出现经久不愈的瘘管,长期有脓液溢出。

如牙齿缺损太大,无法通过补牙或根管治疗保留,则需要拔除。所以常说的牙齿“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是提示大家牙齿蛀牙了需要及时治疗,以防蛀牙发展导致明显的疼痛。


(望湖城门诊部 牛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