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教学科研/教学工作

中国科学院王松灵院士为我院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2022-10-04    来源:

         9月3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国家领军科学家、口腔医学教育家王松灵院士应我院邀请,以“科学创新的要素及意义”为题,开启“院士开学第一课”线上讲堂。院党委书记王润玲,院长何家才等院领导、相关负责人及全院2022级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新生参加,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讲堂由院党委书记王润玲主持,院长何家才向王松灵院士致谢。




       王润玲书记介绍了王松灵院士在中国口腔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引领地位,并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向王松灵院士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同学们也对王院士的到来很激动,会场自发组织并整齐呼喊出“欢迎王院士”。

       王松灵院士首先以“生物医学迷人的、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本质及“为人类健康服务,造福人类”的宗旨为开端,围绕七个科学要素阐述了科研思路的培养、科研方法论的形成以及科研创新的历程,并结合罗伯特·爱德华、屠呦呦、尼尔斯·玻尔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历,讲述了开展科研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意义。在讲到“追求真理”这一要素时,王院士分享了他和团队通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发现硝酸盐转运通道的科研历程。以往人们认为,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而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唾液中的硝酸盐浓度是血液中的10倍,而唾液在口腔中发挥重要功能。因此,王松灵院士坚持“生理的就应该是正常的,不是有害的”理念,并通过在接下来的10年中,专注于研究硝酸盐的重要生理作用及机制。虽然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和团队成员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2012年,王松灵院士首次发现人的细胞膜硝酸盐转运通道,之后通过系列研究阐明了硝酸盐对胃肠、肝脏、唾液腺等器官具有重要保护作用,该成果也获得2018年北京科学技术一等奖。瑞典生理药理专家Lundberg教授述评指出,“该通道是转运硝酸盐进入细胞的关键第一步。”王院士总结他这一成果说道,“我们并不把科研当成一份工作,我们把它视为我们的生活,能够有机会穷尽一生去探索人类知识的前沿,那是一种上天的赏赐。”




       王松灵院士鼓励我院新生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工作,培养开放的头脑和冒险精神,勇于追求真理;要学会提问与讨论,锻炼批判性思维;要接受坚实的教育,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要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探究现象深层的本质;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认准一条道勇敢向前走;要自我激励,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培养自学能力;要有全面的知识,具备艺术、历史、文学、音乐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王院士强调,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是综合性最高的学科,其载体是人的生命,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宗科体系,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命健康追求是医学的宗旨,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成为医学“大家”。




       王松灵院士作为安徽医科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对我院的发展寄予厚望。王院士表示,他一直关注着我院的发展,期待在疫情结束后,能做客我院同师生们现场互动,也欢迎我院师生前往首都医科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2022级新生严石表示,“开学第一课由王松灵院士亲自讲,令人振奋,我将谨记王院士的教诲,迅速完成由一名高中生向医学生的转变,牢记医学生誓言,践行安医校训,努力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大国良医。”

       2022级新生李成希表示,“王松灵院士倾囊相授,循循善诱,为我们指明了医学之路的方向,我们一定要坚定目标,不忘初心,努力成为未来医疗行业中的有用之才。”

       2022级新生黄婉菁表示,“王松灵院士的故事娓娓道来,我深切体会到了王院士敢为人先、潜心研究、探求真谛的科研精神,在未来的科研之路上,我会努力习得开展科研工作所具备的要素,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和科研工作者。

(学生工作管理办公室 丁玲 陆肖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