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6 来源:
慢性龈炎是菌斑性牙龈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又称边缘性龈炎和单纯性龈炎,病损主要位于游离龈和龈乳头,是菌斑性牙龈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以牙龈组织的炎性肿胀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增生,在过去曾被称为“增生性龈炎”。牙龈炎并不会造成牙周组织的损害,但如果置之不理,就会发展为更为严重的牙周炎,最后导致牙齿脱落。
一、病因
龈缘附近牙面上堆积的牙菌斑是慢性龈炎的始动因子。龈炎时龈缘附近常有较多的菌斑堆积,菌斑中细菌的量也较牙周组织健康时为多,种类也较复杂。口腔不洁导致的牙菌斑、牙石形成,以及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等因素,也会促进和加重龈炎的发生、发展。
二、临床表现
患慢性龈炎时牙龈的炎症一般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严重时也可波及附着龈。牙龈的炎症一般以前牙区为主,尤其以下前牙区最为显著。
1.自觉症状。病损部位一般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牙龈的炎症一般以前牙区为主,尤其以下前牙区最为显著。患者常因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而就诊,但一般无自发性出血。
2.牙龈色泽。患慢性龈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变为鲜红或暗红色。炎性水肿明显的患者,牙龈表面光亮,尤以龈乳头处明显。病变较重时,炎症充血范围可波及附着龈。
3.牙龈外形。患慢性龈炎时,由于组织水肿,龈乳头圆钝肥大,点彩消失,表面光亮。少数患者的牙龈炎症严重时,可出现龈缘糜烂或肉芽增生。
4.牙龈质地。患龈炎时,牙龈可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但当炎症较轻且局限于龈沟壁一侧时,牙龈表面仍可保持一定的致密度,点彩仍可存在。当牙龈以增生性反应为主时,龈乳头呈球状增生,甚至盖过部分牙面,龈乳头和龈缘呈坚韧的实质性肥大,质地较硬而有弹性。
5.龈沟深度。龈沟可加深达3mm以上,但龈沟底的位置仍位于釉牙骨质界处,即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形成假性牙周袋。是否有附着丧失是区别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指征。
6.龈沟探诊出血。患龈炎时,用探针轻探龈沟即可引起出血,即探诊后出血(BOP)。在龈炎的早期或患牙的炎症主要局限于龈沟壁上皮一侧时,牙龈表面炎症不明显但探诊后仍有出血,这对龈炎的早期诊断很有意义。
7.龈沟液量增多。牙龈有炎症时,龈沟液量增多,其中的炎症细胞也明显增多,龈沟液量的增加可作为评估牙龈炎症的一个客观指标。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上述主要临床表现,龈缘附近牙面有明显的菌斑、牙石堆积,以及存在其他菌斑滞留因素等即可诊断
2.鉴别诊断。与早期牙周炎鉴别:牙周炎会出现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的吸收。因此应仔细检查有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的吸收,必要时可拍摄X线片以确定诊断。
血液病引起的牙龈出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搬、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牙龈出血。对以牙龈出血为主诉且有牙龈炎症的患者,应注意与上述血液系统疾病相鉴别。这类疾病常有自发出血,有关的血液学检查有助于排除上述疾病。
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坏死性溃疡性龈炎除了具有牙龈自发性出血的临床表现外,还有其特征性的损害一一龈乳头和龈缘的坏死,常有腐败性口臭,且该病患者的疼痛症状也较明显,而慢性龈炎没有自发痛。
HIV相关性龈炎(HIV-G):HIV相关性炎是HIV感染者较早出现的相关症状之一。临床可见,游离龈缘呈明显的火红色线状充血带,称为线形牙龈红斑(LCE).附着龈可有点状红斑,患者自述有刷牙后出血或自发性出血。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牙龈的充血仍不消退。目前认为LGE与白念珠菌感染有关。艾滋病患者的口腔内还可出现毛状白斑、卡波西肉瘤等,血清学检测有助于确诊。
对于以牙龈增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龈炎患者,尚须与药物性牙龈肥大、牙龈纤维瘤病、白血病引起的牙龈肥大、浆细胞性龈炎等疾病相鉴别
四、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通过洁治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消除造成菌斑滞留和局部刺激牙龈的因素。对于牙龈炎症较重的患者,可配合局部药物治疗,常用的局部药物有1%过氧化氢、0.12%~0.2%氯已定溶液以及碘制剂。妊娠期妇女炎症严重时,尽量使用刺激小、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含漱液。对于不伴有全身疾病的慢性龈炎患者,不应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2.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牙龈纤维增生明显,炎症消退后牙龈形态仍不能恢复正常的患者,可施行牙龈成形术,以恢复牙龈的生理外形。
3.防止复发。慢性龈炎治疗并不难,疗效也较理想,重要的是要防止疾病的复发。积极开展椅旁口腔卫生官教工作,指导并教会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并定期每6-12个月一次)进行复查和维护,才能保持疗效,防止复发。
(庐阳区门诊部 杨兰兰)